中小学劳动教育课程设置方案(详细版)


一、指导思想
劳动技术是一门涉及面广,融知识性、技术性、实践性及教育性于一体的综合学科,在培育人才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全面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召开的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以及《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让学生正确认识劳动技术教育的育人价值和功能,树立以劳育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和以劳创新的综合功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总体目标
1.从小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劳动意识及其良好的行为习惯,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发展,在家能帮助父母做些力所及的家务劳动,在校能完成打扫卫生等基本的劳动,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和劳动技术,具有自我认知能力,具有负责任的生活态度。
2,通过劳动实践基地等劳动,做到良好习惯的培养和不良习惯的矫正相结合,促进学生的健康,使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劳动技术及热爱劳动的品质。

三、必修课程
开发了家庭劳动、校园劳动、公益劳动3类劳动教育课程,做为每名学生的必修课程.
(一) 家庭劳动课程
1.家务劳动为主。坚持假期“三个好习惯”之劳动习惯养成。设置“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低年级)、家里的事情帮着做(中高年级)”两类课程,主要围绕收纳整理和家庭厨艺两项设计。收纳整理系列: 一年级“整理书桌”,二年级”收纳叠衣”,三年级“杂物收纳”,四年级“行李箱收纳”,五年级“整理冰箱”。家庭厨艺系列:一年级“小帮厨”,二年级“健康小凉菜”,三年级“拿手菜”,四年级“包饺子”,五年级“家乡特色菜”。学生在学与做中练习技能,养成了劳动习惯,培养了家庭责任感,
2家庭种植为辅、组织“一米菜(花)园”建设,建议同学们以自己名字命名,在家中的阳台或空地种植不同的绿植并用喜欢的方式记录植物的生长过程
3.劳动技能促效。组织劳动教师,招募家长志愿者,开发制作微课,给予学生劳动技法指导。要求每名学生每学期至少掌握一项劳动技能。组织开展劳动技能初级认证赛和终级认证赛。教师、家长、学生参与评价。学校微信公众号发布“和美·劳动”专辑20多期,营造了良好的劳动教育氛围,调动了更多家长和学生积极参与。

(二)校园劳动课程

开发了实小农场、智慧农场、校园美化、餐厅服务四类课程,以劳动课(劳动周)落实课程内容。

1.开辟实小农场。以种植果蔬、二十四节气作物的探究与种植、光盘行动、饮食教育为主题内容,开展了落花生、收地瓜、掰玉米、实小卖场、我是光盘侠等系列实践活动,涵盖翻土、栽种、施肥、浇水、修剪、售卖、烹饪等劳动技能。劳动实践中多了一些流汗体验和体力参与,让学生经历劳动的过程,强化劳动教育。

2.打造智慧农场。以科技劳动为中心,开设种子世界、无土栽培、种植日记、采摘义卖课程内容,开展系列体验活动(包括研究性学习)。劳动成果义卖活动。同学们走进超市、市场进行调查后商定卖价,分角色模拟演练卖菜的情景,备好马扎、方便袋、泡沫箱。义卖中,甜声叫卖、讨价还价、称重包装、交钱交货、微信支付……最后采摘蔬菜全部卖出。义卖所得全部捐给家境贫困的同学,同学们体验到劳动的艰辛和食物的来之不易,也培养了爱心和社会责任感。

3.营造劳动氛围。以三四五年级为实施对象,设立校园美化和餐厅服务课程,营造劳动氛围。依托劳动周组织实施。以年级为大单位,班级为小单位,班主任和年级干事协同组织实施。校园美化课程主要包含清除杂草、花草修剪、垃圾分类三方面内容。学生参与校园卫生的深度清洁、校园花草的修剪与美化、监督校园垃圾分类情况。餐厅服务课程则包括我是分餐员、我来收餐盒、擦擦小饭桌三项课程。

(三)公益劳动课程

1.设置校园公益岗位,培养劳动服务意识。低年级设班级劳动服务岗,包括扫地、拖地、擦黑板、擦书包柜、关门、关窗、关灯、摆桌子等;中高年级增设校园劳动服务岗,包括校园卫生监督、垃圾分类、楼道安全、餐厅饮食等。采取岗位公示、自主选择、公平竞争的原则,让每一位学生都有自己的岗位,形成“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服务场景,成为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有效途径。

2.成立志愿服务小队,参与社会公益活动。2018年起,成立“萤火虫志愿小队”,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劳动场地。走进敬老院,给孤寡老人梳头、整理物品等系列“敬老”为主题的公益活动。利用节假日走进社区开展小区卫生清扫、社区公共设施维护、参与文明城建设等活动,既锻炼了学生的交往能力,又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强化了学生的社会公德心和社会责任感。

四、选修课程

(一)兴趣引领之“科技+手工+职业体验”课程

开发了手工劳动、科技劳动两类选修课程,以社团形式组织。学生自主选课,打通班级、年级,实行分类走班学习。科技劳动课程融合信息技术、科学等学科内容,包括3D打印、趣味拼搭、快乐编程等项目。手工制作课程融合实践体验、劳动制作和创意设计为一体,利用废旧布料、废旧报纸制作玩偶,设计时尚服装,参与华服制作。

开发了职业体验课程,主要以家庭成员间的角色互换、学科小讲师、我是售货员、我是小馆长课程,让学生在实际岗位上实习、体认职业角色,获得对职业活动的真切理解,发现自身专长,培养职业兴趣,形成职业意识。

(二)价值引领之“X+”课程

1.整合校园活动,创设劳动项目。体育节设置“志愿行”项目,为运动员端水、整理衣物、提供座椅;读书节设置“图书管理员”项目,体验图书的借阅登记与日常管理工作;艺术节设置“设计师”项目,为节日设计海报、营造氛围;五一劳动节设置“致敬劳模”“认识农具”项目。以课程化的形式,将传统节日活动与劳动教育进行有机整合,拓展节日育人功能。

2.借助项目引领,创新课程形式。采用项目化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在“做中学”的过程中感受劳动价值。我校作为垃圾分类试点学校,针对分类难、控制难等问题,以“如何减少校园垃圾”为驱动型问题,设计减少校园垃圾实践指南。项目组通过调查、统计、走访、研判、制定等,最终形成实小版“减少校园垃圾教师指南”和“减少校园垃圾学生指南”。看到自己的劳动成果为学校解决了实际问题,让校园更加整洁漂亮,同学们感受到了劳动的光荣和美丽。

五、评价体系

劳动实践要达到教育的目的,离不开评价。将评价贯穿于劳动过程和结果,从过程中体会价值、提升价值,从结果中展示价值、体验成功,有助于学生劳动习惯的养成,还能培养崇尚劳动的态度。

我对不同年级的劳动课程,制定了相应的劳动清单。以清单为支架,实时记录,阶段梳理,开展等级评价,颁发劳动达人奖章。劳动清单由个人记录保存,每月全班交流展示。星级评价包括劳动项目、劳动时间,从积极参与、实践操作、服务意识三方面进行自评、组评和他评,最后总评,认定优秀、良好、一般不同等级。劳动达人奖章是结合不同板块、不同内容,设计为一枚项目奖章,学校在上述两项评价的基础上,给记录完善、资料丰富、认定等级为良好以上的学生颁发相应的奖章,一学年一总评,奖章达到一定数量的学生可以优先获得机会成为学校“和美少年”的候选人。

总之,劳动教育不是进行简单的体力劳动,课程建设更需要进行系统的、整体的精心设计。实施劳动教育课程,还需要我们进一步地梳理整合,全角度、全方位、系统性开发课程、设计课程、实施课程,让劳动教育真正发挥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