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学实验室建设规划方案


实验室是中等职业学校进行实验实践教学、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也是办好学校和实施资源优化配置以及落实人才素质培养目标的基本条件。因此,加强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充分发挥实验室的作用,努力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和投资效益,是学校的一项重要的工作。为了促进我系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走向科学化、制度化和规范化,根据学校实验室建设有关规定,结合我系专业发展规划,特制定本规划。

一 、实验室现状

农学系下设园林园艺实验室、植物保护实验室、土壤肥料实验室、植物与植物生理实验室、组培实验室、生物技术实验室、测量实验室、作物栽培实验室、遗传育种实验室、蚕学实验室、气象实验室等十一个实验室,专职实验人员1名,兼职实验人员3名。全系共拥有仪器设备总值100多万元的仪器设备,实验室面积   余平方米。服务于农学、园艺、园林、林学、蚕学等专业。

但是,由于多方面原因,我系现在校内班仅开设园林专业。投入使用的实验室有:园林园艺实验室、植物保护实验室、土壤肥料实验室、植物与植物生理实验室、组培实验室、测量实验室。其中测量实验室、气象实验室没有专门固定的场所。现有实验室建设仍然比较滞后,经费投入不足,实验教学改革还有待深入,这一状况制约了素质教育的实施和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具体表现在:

1、仪器设备台件数不能完全满足实验、实习等日常教学需要。精密仪器设备如全站仪数量少(只有1台)、土壤速测仪(只有1台),只能供教师演示使用,学生无法亲手操作。

2、现有实验室仪器设备工具主要用于农学专业,不能完全满足园林专业实验、实习等日常教学需要。

3、实验教学改革研究成果少。

二、指导思想和建设目标

1、指导思想

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为指导,遵照《中等职业学校教学管理规程》,紧紧围绕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中等应用技术人才培养目标,以“确保基础,兼顾专业,突出特色”为原则,高标准、高起点、高效益建设实验室。

2、建设目标

到2014年,使用常规仪器设备的实验项目能完全满足日常教学需要,使用大型(精密)仪器设备的实验项目能基本满足日常教学需要,同时加强特色实验室(园艺园林实验室)建设,新建园林测量、园林工程实验室、花艺设计制作实验室;扩建多媒体教室。实验室总面积达    平方米。

三 、实验室建制及规划

根据“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教学水平评估”对实验室建设要求,农学系实验室进行如下规划:农学系实验室计划购进一批新的实验仪器、用具后,结合现有实验仪器,基本满足园林工程、园林设计、园林测量、园林植物、园林树木、花卉、园林植保、园林组培等八门课程的教学要求的基本实验,侧重做好基础验证性和演示性实验;土壤肥料实验室计划购进一批实验仪器后,保证开出一批教学规定的基本实验;园艺园林实验室计划购进一批实验仪器、用具后,能进行一体化教学需求。

四、加强实验队伍建设,提高实验教师的业务水平 

实验室建设和实验教学改革的关键在于实验教师,系要重视实验队伍建设。

系在安排年度进修计划时要充分考虑实验人员的进修问题,力争每年使实验教师都能够得到进修提高,进修内容主要是参加实验教学与管理方面的研讨会、外出参观兄弟院校的实验教学管理方面的经验、新技术、新设备的学习和应用、仪器维修等。

实验教师在实验教学和实验技术等方面所取得的成果(如实验方案创新、自制仪器设备等)和其他教学、科研成果同等对待。实验教师要敬业爱岗,乐于奉献,认真做好本职工作,并以自身的表率教育和影响学生。同时,大力提倡、鼓励实验教师自带实验。

五、积极推进实验教学改革,更新、整合实验教学内容

二十一世纪的教育强调加强对学生的素质教育,素质教育的一个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基地–实验室,应紧紧围绕这一主题,在实践教学改革方面积极进行探索,为推进实验教学改革,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协作精神、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创造有利条件。

1、改革现有的实验教学模式。 重新调整组合实验教学体系,改革实验教学内容,减少重复的验证性实验,增加应用性、综合性实验。积极推进现代教育技术在实验教学中的运用,提高实验教学水平和质量。今后要在实验教师中树立实验第一的思想,把实验教学提高到应有的地位,促进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2、在实验室的开放式管理上积极探索。 积极努力探索基本具备对学生进行开放、让学生进行自主实验的条件,尽快将农学系实验室在专职人员到位的情况下实行全面开放。

六、重视实验室文化建设

实验室文化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营造积极向上、文明和谐的教学环境,树立学校品牌,保持学校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建设内容主要包括:实验室安全设施、实验室标牌、安全提示警示牌、规章制度牌、实验室橱窗、实验室简介、特色文化氛围展板、实物展示等。加快实验室建设,进一步规范实验室教学与管理,提高管理水平和使用效益。

实验室要根据教育部、省教育厅、学校等有关要求,制定并完善实验室的各项规章制度,做好实验室安全防范、环境保护工作。努力实现实验室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

七 、预期效果

通过三年建设,将进一步提高园林技术专业及专业群师资队伍水平、改善实验实训办学条件,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管理水平,促进园林技术专业全面发展,使该专业综合水平在我省中等职业教育中达到领先,并对省内同类专业改革和发展起到带动和示范作用。

1、形成特色鲜明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通过园林技术专业及专业群建设,不断完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整体提升园林技术专业建设水平,使专业特色更加鲜明,教学质量显著提高,学生岗位职业能力和就业竞争力明显增强。适应河南地区区域经济建设发展的需要。

2、建设一批特色鲜明的工学结合课程及课程教学资源

通过开发、创新和完善课程体系,有针对性地建设工学结合的优质专业核心课程,使工学结合更加紧密,教学资源更加丰富,从而为区域经济发展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提高毕业生对口就业率、稳定率,实现学生高质量就业。

3、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高

毕业生除获中专学历证书外,还取得果树工、蔬菜工、花卉工、植保员、插花工和绿化工等一项或多项高级职业资格证书和企业经历证书,双证书获取率达100%。学生就业竞争力高,初次就业率达90%上。在职业素质、综合能力等方面得到同行及社会的高度认可,毕业生用人单位满意率达92%以上。

八、实施方案

1、按照学校统一规划要求,近期重点进行实验室文化建设。根据各实验室的具体情况,制作实验室标牌、安全提示警示牌、规章制度牌、实验室橱窗、实验室简介、特色文化氛围展板、实物展示等。

2、扩建多媒体教室。使原多媒体教室成为智能型多媒体室,能够满足多媒体教学与精品课程制作。

需要购置的主要仪器

高灵敏远程扩音器、自动跟踪摄像系统、多功能讲台。

3、新建园林测量、园林工程实验室。满足学生实验、实习等日常教学需要。需要购置的主要仪器有:光学水准仪、光学经纬仪、静态GPS、全站仪、绿篱机、割草机、水泵等。

4、新建花艺设计制作实验室。满足学生花艺设计及室外花卉景观工程实训。需要购置的仪器用具主要有:花艺制作工具、花卉租摆台、鲜花保鲜柜。

5、扩建其它实验室。园林专业大多课程的实验用到的大型仪器设备较少,主要是一些低值易损易耗的工具和用品,需要购置大量的这类工具和用品。另外需要购置园林专业方面的各类标本、模型,满足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需求。

九、组织保障

(一)组织保障

成立由校长任组长、副校长任副组长的国家中等职业示范学校建设项目领导小组,并设立园林技术专业建设工作小组,主要负责园林技术专业建设方案的整体实施工作,确保该项目实现预期目标。

(二)制度保障

1.实施项目管理问责制,加强对项目过程的管理。把建设项目分解为多个任务,实施精细化管理,强化项目责任制,将各子项目建设目标与各子项目负责人相结合,明确直接责任人。

2.由学校建设项目领导小组、监审小组对各子项目进度完成情况、完成质量和效果进行跟踪监督和检查,确保各子项目按照既定的质量标准和进度完成。

3.依照学校示范校建设项目考核办法,对建设项目小组成员进行量化考核。

(三)资金保障

由学校根据实际情况,研究讨论后决定资金的投入,新建、扩建所需实验室,购置主要仪器设备。建设项目资金实行目标管理,保证资金使用安全。